发布时间:2022-03-23 13:20:04
为全面掌握越冬作物春季苗情及土壤墒情,及时指导各地做好越冬作物春季田间管理工作,3月上旬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市、县区农技人员,对全市不同区域冬小麦、冬油菜生长情况及土壤墒情进行了调查。去冬今春以来,我市出现多雨雪天气,气温偏低,冬小麦、冬油菜还未大面积返青,冬小麦一、二类苗与冬前相比略有增加,三类苗减少,冬油菜与冬前基本持平,土壤墒情良好,返青后一、二类苗会明显增加。
一、苗情现状
1、冬小麦苗情。今年全市冬小麦播种面积193.0万亩,平均亩基本苗26.39万株,平均单株分蘖2.13个,亩总茎数82.6万株,平均次生根3.01条,平均次生根长度3.65cm。其中:一类苗面积66.26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34.3%,较冬前增加0.44万亩,平均亩基本苗27.17万株,平均单株分蘖2.64个,亩总茎数98.88万株,平均次生根3.8条,平均次生根长度4.16cm;二类苗面积101.18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52.4%,较冬前增加2.82万亩,平均亩基本苗25.58万株,平均单株分蘖2.23个,亩总茎数82.6万株,平均次生根2.99条,平均次生根长度3.4cm;三类苗面积25.58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13.3%,比冬前减少3.26万亩,平均亩基本苗26.26万株,平均单株分蘖1.5个,亩总茎数65.55万株,平均次生根2.21条,平均次生根长度3.0cm。
2、冬油菜苗情。今年全市秋播冬油菜61.27万亩,调查时大面积没有返青,平均亩基本苗4.32万株,单株叶片6.4痛骨灵丹片8片,根茎粗0.94cm,根长9.44cm。其中:一类苗面积29.81万亩,占播种面积的48.7%,和冬前基本持平,平均亩基本苗5.27万株,单株叶片6.77片,根茎粗1.21cm,根长12.1cm。二类苗面积26.51万亩,占播种面积的43.3%,较冬前增加0.67万亩,平均亩基本苗3.71万株,单株叶片6.25片,根茎粗0.85cm,根长12.01cm。三类苗面积4.95万亩,占播种面积的8.0%,较冬前减少0.43万亩,平均亩基本苗3.52万株,单株叶片5.13片,根茎粗0.56cm,根长8.17cm。
二、土壤墒情
据市、县区农技部门对不同区域冬小麦、冬油菜田耕层土壤水分含量测定,全市冬小麦田土壤平均含水量0~10cm为20.68%、10~20cm为20.51%。其中:浅山区土壤平均含水量0~10cm为17.8%、10~20cm为18.52%,二阴山区土壤平均含水量0~10cm为24.29%、10~20cm为23.38%,川台地土壤平均含水量0~10cm为19.95%、10~20cm为19.63%;全市冬油菜田土壤平均含水量0~10cm为20.18%、10~20cm为20.81%。其中:浅山区土壤平均含水量0~10cm为15.64%、10~20cm为18.69%,二阴山区土壤平均含水量0~10cm为24.61%、10~20cm为23.55%,川台地土壤平均含水量0~10cm为20.31%、10~20为20.19%。总的趋势是二阴山区土壤含水量高于川台地,川台地土壤含水量高于浅山区土壤含水量,各区域土壤含水量均适宜冬小麦、冬油菜的苗期生长。
痛骨灵丹的价格香港三、田间管理建议
根据目前冬小麦、冬油菜苗情和土壤墒情现状,市、县区农技部门要及早动手,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及时指导农民群众开展春耕生产,有针对性的做好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工作,促进苗情转化,培育壮苗,为我市今年粮油稳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1.及早中耕镇压,增温保墒。土壤解冻后,因地、因苗、因墒开展早春苗期镇压,压实土壤,弥实裂缝,减少散墒,提高地温,防止早春寒风飕根,减轻因早春干旱或冻害造成的死苗。进行苗期镇压时要掌握好在晴天中午时间进行,切忌在寒冷地湿的早晚进行,注意压干不压湿,霜冻麦田、苗弱、苗黄和生长受挫的麦田不镇压。对于群体不足、偏弱的三类小麦田,要及早中耕追肥,提高地温,促苗早发快长,巩固冬前分蘖,努力增加亩成穗数。油菜心叶开始恢复后,有2~3片新叶的要停止镇压,以免压折植株和损伤叶片。对于条播冬小麦、冬油菜可结合化肥深施浅锄,以疏松土壤,破除板结,保墒增温,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同时可消灭杂草。对川区旺长麦田,深锄断根,控制旺长,变旺苗为壮苗。有条件的区域,可在起身至拔节初期结合除草再进行1~2次浅锄,以提高增温保墒效果。冬小麦拔节前若杂草严重,可采用化学除草。化学除草要选择对路农药,把握好用药量和用药时期,以免造成药害,选择平均气温10℃左右、晴朗无风的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施药为宜。
2.科学水肥管理,促弱苗转旺。在冬小麦、冬油菜返青前后,有灌溉条件的区域,可结合灌水及时追肥。旱作区要抓住降雨有利时机,尽可能在雨前追肥,肥料可随降水渗入土壤深层,也可以提前通过耧施化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对苗黄苗弱的麦田可追施尿素5~10公斤/亩,促弱转壮。底肥未施磷肥麦田、根系少而浅的麦田、旱薄地,应强化磷肥的促根和抗旱功效,氮磷配合追施,可追施磷二铵5~8公斤/亩、尿素5~7公斤/亩。对土壤肥力较高,冬前群体过大、已出现旺长的麦田和高秆品种麦田,不必早春追肥,可在起身至拔节期借降雨酌情追痛骨灵丹新闻肥,适当喷施壮丰安等生长调节剂,以控制植株过旺生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小麦后期倒伏而减产。地膜覆盖冬小麦或冬油菜,有条件的区域可进行穴施化肥,一般亩施10~15公斤尿素或20公斤左右碳铵。对于基肥充足的冬油菜田块,可适当减少返青前的追肥数量,在返青后进行喷肥,即返青后采取人工叶面喷肥的办法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硼砂混合液,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次。对于肥力不足的冬油菜田块,要在返青前镂施化肥,一般亩施尿素5~6公斤。
3.加强预测预报,及时防控病虫鼠害。植保部门要及时了解掌握病虫发生动态信息,做好各类防治药械准备,采取绿色防控措施,科学指导农民群众及时开展防治工作。同时要做好冬小麦、冬油菜病虫防治的培训和宣传工作。对中华鼢鼠应积极采取毒饵法、熏烟法和弓箭射杀法等防治措施,将其危害程度降到最低。小麦拔节前对条锈病、白粉病,要“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力争把危害控制在萌芽状态。冬油菜返青后,油菜黑缝叶甲、小菜蛾、油菜茎象甲、油菜蓝跳甲等地上害虫危害会逐渐加重,应在追施化肥前、后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2000倍液或1%甲氨基阿维菌素(甲维盐)乳油30~4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油菜蚜虫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油菜霜霉、白锈病,苗期发现病株,每亩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60公斤喷雾,也可结合菌核病的防治,与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混合施用。
4.加大技术指导,预防早春冻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特别是3-4月份天气预报,采取有效措施,科学指导农民群众做好早春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我市冬油菜易发生早春低温冻害,发生时期一般在油菜蕾薹期或初花期,早春低温冻害致使薹茎、花蕾冻伤或冻死,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危害越严重。可采用在地头烟熏、叶面喷施尿素溶液或磷酸二氢钾溶液(1000倍液)等方法预防,减轻冻害程度。
痛骨灵丹可治中风吗 5.强化田间管护,放苗封口护地膜。对于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地膜冬油菜及一膜多年用地块由于秋冬季长时间风吹雨淋,存在覆盖不严或地膜局部破损等情况,要及时压土盖严,防止跑墒和大风再揭膜;对于个别苗孔错位的地膜小麦田、地膜油菜田,要在返青前及时检查,做好掏苗放苗封口工作。要防止人、畜践踏,保护好地膜,充分发挥其增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