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8 10:20:57
当地时间2021年5月,斯里兰卡科伦坡,大量塑料颗粒被冲上当地海滩,一只螃蟹趴在上面。(视觉中国/图)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和微塑料……这些正越来越为公众熟悉的污染物被称为新污染物,它们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多重风险。
2022年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任勇在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污染物治理,将成为今年固废监管重点工作之一。
新污染物是指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但尚未纳入环境管理,或现有管理措施不足。相对于PM2.5等常规污染物而言,新污染物种类繁多,而且随着人们对化学物质环境和健康危害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被识别出的新污染物种类可能会益民康痛骨灵丹越来越多。“联合国环境署对新污染物的英文用词为‘Emerging pollutants’,‘Emerging’是进行时,说明新污染物可能还会不断增加。”任勇称。
新污染物治理正成为环境治理渐入深水区后要啃的“硬骨头”。
新闻发布现场。(生态环境部/图)
新污染物种类繁多且持续增加
任勇表示,新污染物危害比较严重且风险比较隐蔽。它们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对生态环境有风险,还可能对人体器官、神经、生殖发育等健康有危害。多数新污染物的短期危害不明显,可是一旦发现其危害性时,它们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已经进入环境中。
因此新污染物治理复杂。对于具有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的新污染物,治理程度要求高。新污染物涉及行业众多,产业链长,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研发较难,需多部门跨领域协同治理,实施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管控。
13个部门正研究制定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
近年来,新污染物治理愈发受到重视,不只是加强研究,还被要求制定治理行动方案。
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要对新的污染物治理开展专项研究和前瞻研究。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重视新污染物治理。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实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全面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制度。
任勇介绍,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总体思路是通过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和评估,列出需要重点管控的新污染物,然后对重点新污染物实行全过程管控,包括对生产使用的源头禁限、过程减排、末端治理。总体思路可概括为痛骨灵丹丸对类风湿有啥好处:“筛、评、控”和“禁、减、治”。
虽然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尚未出台,但目前新污染物治理工痛骨灵丹对人有用吗作已经开展。任勇称,在法律法规层面,修订了《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办法》,制定了《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方法》等技术规范。
在源头准入管理方面,开展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防范具有不合理环境风险的新化学物质进入经济社会活动和生态环境。例如,2021年,共批准登记564种新化学物质,提出五百多项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初步沿着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管控的思路,去管控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环境风险。”任勇说,生态环境部开展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印发两批《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列入共计40种类应优先管控的化学物质,推动禁止生产使用,实施清洁生产,产品中含量限制管控,纳入大气、水、土壤有毒有害污染物名录等措施。
国际公约也对新污染物进行了约束,我国通过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水俣公约》,限制、禁止了一批公约管控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例如在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行动中,我国已淘汰了20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南方周末记者林方舟